崇陽縣白霓鎮大塘村村民劉細谷,年幼時不慎觸電痛失雙臂,他憑着自立自強、頑強拼搏的精神,用雙腳譜寫着不凡的人生。多年來,劉細谷不間斷從事各類社會公益活動,只為幫助困難弱勢羣體過上幸福生活。
●自強不息,雙腳寫出50萬字日記
用腳將衣服上的扣子扣好,再用腳和嘴配合將衣服往身上套,用腳刷牙、洗臉,接下來是用腳洗米做早飯……20多分鐘後,早飯做好了,忙碌了一早上的劉細谷坐回椅子上,雙腳夾起勺子一邊吃早餐一邊記日記。寫字記錄前一天的事,這是劉細谷多年來養成的生活習慣。
1964年正月24日,劉細谷出生在崇陽縣白霓鎮烏土山村。1973年,9歲的劉細谷隨母親走親戚,意外中雙手被電……本該天真活潑,享受童年的他在那一年永遠地失去了雙臂。
面對不幸,劉細谷也曾極度悲傷,也曾情緒失控。在短暫的消沉失落過後,劉細谷學會了用腳穿衣、吃飯、做飯、穿針引線……
記者見到劉細谷時,他腳腕上繫着電話手錶,小腿上佈滿傷痕,一雙又粗又黑的大腳,沒有一個像樣的指甲,腳趾變形厲害,上面佈滿了瘢老繭,但這雙醜得有點嚇人的腳拿東西、寫字卻異常靈活,打電話、用電腦都能應付自如。
翻開劉細谷家中厚厚的一堆稿紙,記者發現,不僅字跡清晰漂亮,旁邊還有認真反覆修改的痕跡。50多萬字的《我用雙腳寫人生》的腳寫稿,記錄着劉細谷勇敢面對命運的故事。他曾獲得全國殘運會冠軍、省級勞模等光榮稱號。
●創建書屋,修補1000冊破舊書籍
不能跟正常的孩子一樣去學校上學是劉細谷的終生遺憾,但他對知識的渴望卻如飢似渴。在不斷地看書、自學中,劉細谷找到了心之所向。
1977年,劉細谷將自家的卧室改成了書屋,建立了該縣第一個家庭文化室。他用撿破爛、做椅子攢的錢購買科普、致富方面的書籍,還添置了軍棋、象棋、乒乓球、羽毛球等娛樂用品。這間小小的文化室,一下子讓烏土山村熱鬧起來,村民們有事沒事都愛聚在劉細谷家裏,聽他講書。
為了讓鄉鄰們也能享受到閲讀的快樂,2014年春,劉細谷籌資30多萬元,在烏土山公路旁新建了一個300多平米的文化中心,新建了圖書閲覽室、體育活動室、休息室和文化廣場,供村民們學習休閒。
提起劉細谷,村民們紛紛豎起了大拇指:“他是我們村的名人”。
為了將文化中心建得有模有樣,兩個多月時間,劉細谷用腳將1000多冊破損的舊書籍修補裝訂好,並進行分類造冊登記,自己動腳安裝了乒乓球桌和體育健身器材……一年多時間後,劉細谷將原“細谷家庭文化室”更名為“崇陽縣烏土山殘疾人圖書閲覽室”。
●助弱扶貧,温暖1000户困難家庭
為幫助殘疾人,2010年,劉細谷發起成立“崇陽縣殘疾人志願者協會”,帶領50多名熱心公益事業的志願者,開展“學雷鋒志願助殘”“精準扶貧”“無償獻血”等一系列公益活動,用愛温暖着該縣1000多名困難殘疾人家庭。
早在上世紀80年代,劉細谷就致力於社會慈善事業。“5·12”汶川大地震、玉樹地震、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發生後,他為受災地區共捐款6000餘元。在他的號召下,募集各類捐款9萬多元,幫助10多個困難殘疾人家庭圓了大學夢……
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,劉細谷冒着被感染的危險,步行20多里路到城北縣醫院的藥店,為殘疾人買藥,義務服務時長達180多個小時;帶領39名熱心殘疾人士捐出14200元……
“劉細谷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扶殘助殘的大愛境界,值得我們學習。他的事蹟已經被寫入了崇陽縣《疫情防控志》。”崇陽縣殘聯理事長丁四海説。
該縣天城鎮五里界村五保户汪海江雙腿早年因工傷致殘,一家子老弱多病,沒有任何經濟來源。在談到劉細谷多年給予的幫助時,汪海江感激不已:“不是劉細谷,我家早就沒了。”
夜以繼日的忙碌,讓劉細谷本就孱弱的身體雪上加霜。前不久,劉細谷被查出患有心臟疾病,醫生下達了病危通知書,希望他儘快去醫院進行心臟搭橋手術。但劉細谷放不下協會工作,每天仍然為殘疾人的事業奔走。他常常説:“沒有黨和政府,就沒有我的今天。任何時候,都不能忘本,我要儘自己畢生的精力,多為殘疾人辦點實事。”
編輯:hushaopeng
上一篇:
下一篇: 咸寧市最美志願者鄧福凡: 最美不過夕陽紅
3月5日,咸安區温泉辦事處肖橋村綠佳綠色蔬菜專業合作社內,菜農正在移栽蔬菜苗,計劃4月中旬首批黃瓜提前上市。
孟祥偉主持召開市委宣傳思想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唱響主旋律 弘揚正能量 為中心工作和發展全局加油助力咸寧網訊記者姜明...
“今年是‘十四五’開局之年,我市將把企業技術改造作為工業經濟發展的‘一號工程’,不斷把工業技改引向深入,確保‘十四五...
央視網消息(鑫航聯播):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8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,聽取和審議全國人大常...
央視網消息(鑫航聯播):6日下午,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醫藥衞生界、教育界委員時強調,要把保障人...
2021年伊始,大城迎來重磅利好華中師範大學附屬咸寧實驗學校官宣開工!精美禮品:電子秤、暖心杯、精美雨傘更多精彩好禮不斷...
網民報料:我家住在青龍社區,小區內有人將綠化帶開墾出來種蔬菜,不僅破壞了小區的整體環境,而且澆水施肥產生的臭味異常難...
咸寧網訊(記者杜培清 通訊員史潔瓊 田麗)3月2日,在市紅十字會的見證下,湖北科技學院迎來了一位“無語良師”(醫學界對...
咸寧網訊咸寧日報記者李嘉、通訊員曹加芬報道:3日, 2021年工業經濟“開門紅”暨全市技改項目推進電視電話會召開。 ...
讓我們跟隨習近平總書記的原聲,回望百年奮鬥路,感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,站在“兩個一百年”的歷史交匯點,啓航新徵...